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中国盗墓传奇

第百上石,楚古尸王。通于天述,葬棺椁,不布凡鼎盛器,令群臣已葬,去服母今玉器。后世幸视此书,(目)此也心者,悲之。

这座墓乃西汉时的楚襄王刘注与其妻的“同茔异穴”墓。碑文主要是告诫后世,他虽为一代楚王,但墓中既无华贵的服饰,又无陪葬的宝物,当你看到碑文时,你心中一定会感到悲伤。

尽管如此,后来的发掘证明,其墓仍被盗掘两次。更令人感到可笑的是,在历经两次盗掘之后,墓中依然出土了玉器、陶器、车马器、陶俑、五铢钱、麟趾金、龟纽银印、铜矛、朱雀肖形印等大批文物。而那碑文,让人想起了一句古语:此地无银三百两。

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使用数量众多的塞石封堵墓道,塞石重者可达7.8吨,但仍未能阻止盗墓贼的进入。经现代考古发掘可知,盗墓的贼娃子或将塞石击断,或将其拖出,最后成功地进入了墓室,将随葬品洗劫一空。考古人员清理时,发现后甬道一块塞石已被盗墓者拖运到前室,塞石的前端有盗墓者为便于拖拽而凿出的牛鼻扣。据推测,盗墓贼借助凿出的牛鼻扣,拴上绳索,用一头或数头牛向外拉动,一一将石板拖出室外,然后轻而易举地进入墓室,打开棺椁,盗取宝物。在塞石的缝隙中,清理人员发现了玉衣片,这证明墓主曾穿戴金缕或丝缕玉衣,盗墓贼连同玉衣和陪葬器物一并劫走了。

五花八门的离奇的事,史书记载却屡见不鲜。刘表在东汉末年曾任荆州牧,其墓被盗后,不仅尸体不坏,还有香气传出很远。《太平御览》载:“刘表冢在高平郡,表子琮梼四方珍香数十石著棺中,苏合消救之香莫不毕备。永嘉中,郡人衡熙发其墓,表貌如生,香闻数十里。”《水经·沔水注》也记道:“城东门外二百步刘表墓,太康中为人所发,见表夫妻,其尸俨然。颜色不异,犹如平生,墓中香气,远闻三四里,经日不歇。今坟冢及祠堂犹高显整顿。”

另据郦道元《水经·沔水注》以及《三国志·刘表传注》、《太平御览》引、《从征记》等记载:

襄阳城东门外二百步刘表墓,太康中为人所发。见表夫妻,其尸俨然。颜色不异,犹如平生。墓中香气,远闻三四里,经月不歇。今坟冢及祠堂犹高显整顿。表死后八十余年,至晋太康中,表冢见发。表及妻身形如生。芬香闻数里。

表子琮持四方珍香数十石著棺中,苏合消疫之香毕备。

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,刘表夫妻的尸体不但历八十余年没有腐烂,而且在墓被掘开后,还有香味传出很远,据此可以推断,其尸体不坏的原因,当与这防腐的香味有很大的关系。

虽然说史料记载的各种近似传奇的古代未腐尸体,由于早已淹没于历史的滚滚烟尘之中而无法详考,但现代考古发掘中确也有类似的实例发现。

晋义熙九年,盗发故骠骑将军卞壶墓,剖棺掠之,壶面尸如生,两手悉拳,爪生达背。

史载卞壶被杀于东晋成帝咸和三年,即公元328年。坟墓被掘在东晋安帝义熙九年,即公元413年,其间相距85年。在这样不算太长的时间内,“面尸如生”当是可信的。但后面的记载“爪生达背”,也就是说入葬之后,指甲还在像树根一样不断生长,以至到达于背,就显然有些离奇了。

历史的滚滚车轮早已驶过了两汉王朝,两次的疯狂厚葬以及由之引发的席卷八荒的盗墓之风,令后人发出何等沉重的感慨!但是,“前事不忘”能成为“后事之师”么?

本章节地址:

如果您喜欢本站,可以点击收藏本站或者设为首页,方便您阅读本站小说内容!